科研处
 首页 | 组织机构 | 通知公告 | 科研动态 | 学风建设 | 学术活动 | 知识产权 | 办事流程 | 管理办法 | 表格下载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通知公告>>正文
关于组织申报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的通知
2006-01-14 14:29   科研处   (点击: )
各有关二级学院、单位:
    根据教电馆[2005]100号文件精神(文件、项目指南、课题申报书见附件,中央电化教育“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已开始请你们按照文件要求做好组织申报工作,并将申报材料一式六份(含电子版)于2月20日前报送科研处项目科。
联系人:陆凝,联系电话:8334056。
附件1: 
 
关于组织申报中央电化教育馆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的通知
教电馆[2005]10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06-2010)》(附件1)、《“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附件2)、《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附件3)已经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课题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并经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
请你们按照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的要求,组织本地区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申报工作。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度受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申报工作的时间为:2005年12月15日至2006年3月15日。
每个课题的申报评审服务费为200元。
附件2: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
(2006--2010)
 
一、当前形势
(一)“十五”期间,全国教育技术研究主要围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校际协作学习、学与教的评价研究与实践研究、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优质资源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中外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实践“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二)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施行,“校校通”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重大举措及工程项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技术研究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三)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资源建设,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有效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也是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工作重点。迫切需要充分依靠各个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基础性、时代性、前瞻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
二、指导思想
(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制定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规划,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我国教育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论、规律、模式和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三、基本思路
(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围绕“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善于发现、研究新问题。教育技术研究应更具科学性、预见性、指导性和时代性。关注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前沿理论和成果,把握教育技术领域及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和趋势;注重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以及对教育技术发展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课题研究;扶持体现新思路、新视角、新内容、新方法的实践性课题研究;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研究;倡导原创性或开拓性的基础研究。
(六)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教育技术研究要能够满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需求,重点加强面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实践性、前瞻性意义的课题研究。高度关注教育实践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涉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数据分析与对策研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七)注重应用,提高效益
教育技术研究要切实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应用研究为重要方向。应用研究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加强基础理论和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重视基础理论与教学应用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的结合,重视“九五”和“十五”期间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和普及,提高课题成果的示范性、有效性,避免低层次的重复研究。 
(八)广泛合作,和谐发展
充分调动和发挥高等院校专家、学校教师、电教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积极作用,形成“广泛参与、紧密合作、和谐发展、各方受益”的教育技术研究机制,营造教育技术研究和谐发展环境,促进教育技术在理论层面、应用层面、技术保障和组织管理层面的全面提升,构建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系统优势和整体优势。
四、主要目标
(九)围绕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为国家和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宏观管理提供决策服务;
研究教育技术应用的经验和规律,在教育信息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等重要方面,努力取得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成果,服务于教师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的专业化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引导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加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策略与模式,提高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水平。
努力建设一支“以广大中小学教师为基础、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引导、电教系统研究队伍为纽带”的高素质教育技术研究队伍,共同推动教育技术研究的创新;
构建教育技术研究可持续发展机制。
五、基本任务
(十)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建设全国教育技术领域和电教系统的科研工作信息网络,倡导“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关系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乃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上,要能够形成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数据调查和分析研究,依据有价值的事实资料、数据和结论,为国家和各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服务。
(十一)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大力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与教学应用的研究,深入探索教学应用的模式和方法,积极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师资培训、资源建设、网络支持、管理机制、效果评价以及支持服务体系等各方面工作的科学发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证研究,挖掘和深化“三种模式”的“效益、效应、效能”并促进实际应用,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科学、持续发展。
(十二)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
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理论探索、环境构建、资源建设、应用实践等方面研究,特别是重视教育教学以及教育技术方面的科研课题成果转化,探索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发展的策略、方法,完善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为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与支撑。对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应用等问题开展实践性、实证性研究,探索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特点和发展规律,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十三)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区域协作与发展
积极开拓并创新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策略及评价的研究,重点研究并推进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及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和辐射作用,缩小东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十四)探索教育技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发挥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和研究队伍的整体优势,充分依靠省级电教、教育技术职能机构和地市、县、学校电教机构,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学一线的学科教学骨干教师的优势,建设高素质的教育技术研究骨干队伍,提高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创新性、实用性和影响力。摈弃故步自封、封闭保守的观念,改革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管理形式和方法,营造广泛参与、充满活力的教育技术研究学术环境,科学构建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结构体系和支撑机制。
六、重点内容
(十五)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战略研究
开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
(十六)我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重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保障体系的研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研究;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效能,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十七)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
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和方案的研究;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推进和区域协作问题的研究;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十八)信息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研究
开展深入学科的有效整合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绩效技术的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十九)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
关注基于网格技术的信息化资源的设计、建设与应用研究;课程与学科资源平台的设计、开发研究;专题(学科)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新技术条件下资源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研究和资源建设标准研究;资源建设和应用效益的评价研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二十)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施的相关问题研究;信息技术的校本培训与信息社会学习能力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问题研究;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二十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高度重视信息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作用和素养形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对策研究。
(二十二)信息化数字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
组织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评价研究,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数字化校园”与开放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和学习环境研究;“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二十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
促进适合于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在教育技术领域里开展高新技术产品应用绩效和实证推广研究。
(二十四)中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协作研究。
七、机制建设
(二十五)加强“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的组织管理
理顺电教系统和教育技术机构研究规划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为教育技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持。中央电化教育馆成立“全国教育技术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学术委员会”,规范并进一步加强对全国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制订《“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规范课题管理,服务教育技术研究工作,保障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各省级电教机构负责本地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和指导,形成“中央电教馆、省级电教馆、课题学校(单位)”三级管理体制。
(二十六)建设教育技术研究领域高素质研究队伍
加强教育技术系统研究队伍建设,重视基层课题研究人员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人员的课题研究能力、课题管理能力、课题组织能力、课题指导能力,提高教育技术研究人员的学科教学能力。组织开发一批体现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着眼于教育技术研究队伍能力提高的立体化教材以及教学资源。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技术研究人员的培训服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育技术研究人员的继续学习,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技术研究队伍。
(二十七)建立专家咨询、科学民主决策的研究体系
在教育技术宏观与基础研究以及新技术研究开发、高新技术的引进应用等方面,积极组织并开展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咨询论证。调动并依托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队伍,建立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骨干专家队伍,保障教育技术研究,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的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
(二十八)构建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和协作研究的网络平台
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层次、交互式的教育技术研究网络管理与信息交流平台,逐步实现课题申报、评审、立项、评估、结题等工作流程的网络化管理。建立专家咨询指导、课题成果交流、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提高课题协作研究和整体实施的效率、质量。
(二十九)构建教育技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
努力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战略及基础理论研究,为政府部门实施基础教育信息化提供科学的决策服务,争取政府部门的事业发展经费和课题项目经费支持。
积极开拓和尝试新的教育技术研究运行机制和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措教育技术科研经费,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优质企业的大力支持,建立教育技术研究发展基金,保障教育技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三十)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承担和开拓国际范围双边和多边的教育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尤其关注经济发达国家在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成果中具有前沿领域特点的追踪性研究和实效性研究,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效发展。认真总结和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成果,力争使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研究在国际上形成一定影响并在某些方面达到领先水平。
                            中央电化教育馆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附件3:
 
中央电化教育馆
“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明确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在“十一五”期间选题重点、范围,引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规律、模式和方法,依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2006--2010)》,制订“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一、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研究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评价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研究
 
二、我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保障体系的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与评价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策略研究
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研究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环境建设研究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与区域协作研究
★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推进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区域或学校内涵提升的研究
★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研究
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区域协作研究
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研究
★东西部地区校际互动发展研究
 
四、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的优势互补研
★信息技术环境下绩效技术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与评价研究
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活动的研究
社会性软件(如Blog、Wiki等)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五、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
★面向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评价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的评价研究
信息教育资源的管理机制研究
★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模式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人本特征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案例研究
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
教育城域网资源开发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网络化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实施研究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
★教育技术与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研究
网络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研究
教育技术机构专业人员培训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七、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评价与干预策略研究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
未成年人信息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身体成长影响作用研究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
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用研究
 
八、“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九、教育技术领域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
高新技术发展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
★信息化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
★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通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系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新技术成果及产品适应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高新技术产品应用绩效的实证研究
 
十、中外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中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
中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比较研究
★中外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比较研究
国外中小学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国外中小学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培养与发展研究
★国外中小学学习资源建设模式机制研究
 
说明:
一、本课题指南所列课题内容和课题名称,为导引“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方向。申报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单位或人员,可参考本指南所列课题,围绕课题内容,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研究课题以及课题名称。
二、本指南中带★号的课题,是“十一五”期间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范围或内容。
附件4: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
   课题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规范和完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的管理,促进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依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根据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的各类立项课题和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推荐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各类课题。
第三条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面向全国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倡导竞争,择优立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第四条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监测”相结合,“重点指导与一般管理”相结合,“集中立项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  组织
 
第五条  中央电化教育馆设立“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课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教育技术研究发展目标以及教育技术领域业务发展的重点和要求,制定并发布《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和《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审批各类课题,遴选重点课题,指导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促进教育技术研究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六条  中央电化教育馆设立“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学术委员会”(简称“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评审列入规划的各类重点课题,提供学术咨询。其成员由“课题领导小组”聘任。
第七条  中央电化教育馆设立“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组织规划实施、管理重点课题、组织学术交流、推广科研成果等。“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校教育技术研究部。
第八条  各省级电化教育馆(教育技术中心)可以参照本办法设立相应部门,与“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相关业务联系。
 
第三章  课题类别和选题
 
第九条  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和《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指南》每五年发布一次,通常在每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一季度向全国从事教育技术的单位和中小学公布;规划执行期间,每2年组织一次申报和评审。重点工作课题或重要项目课题可随时组织申报立项评审。
第十条《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设立“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第十一条  重要工作课题和重要项目课题可根据需要,由“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评审,经“课题领导小组”审定,单独立项。
第十二条  列入重点课题的,“课题领导小组”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推荐立项,或者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遴选立项。
第十三条《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的选题原则: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应用研究,注重基础研究,鼓励新兴交叉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支持成果开发与推广研究。力求居于学科前沿,具有创新性或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
 
第四章  申报
 
第十四条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面向全国从事教育技术的单位和个人(以下均称为“申请人”)。
(一)申报课题的单位需符合下列一项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的各类学校和事业、企业、社团单位。
2、属于法人单位管理的二级法人机构,如高等院校设立的院、系、所、中心,社团下设的分会、专业委员会等。
(二)申报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需符合下列各项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有小学高级、中学高级或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若不具备该职称,可由两名高级职称专家书面推荐。
3.申请人原则上同时只能申报并承担一个课题任务。正在承担省级以上正式立项课题且未结题者,暂不能申报新的课题。
4.青年专项课题的申请人以及课题组成员,其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
第十五条 申请人应参照《课题指南》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的要求,认真如实填写申请书。申请人需出具能够证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的保障材料。
申请人是单位的,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意见。申请人是个人的,由所在单位参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承诺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课题管理职能及信誉保证。
第十六条 每次自申报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课题申报,受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
申请人可从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www.ncet.edu.cn)或相关网站下载《申请书》及有关材料。
第十七条 申请人为中小学、中小学教师的,或该课题在相关省内范围开展的,需向各相关的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以及相关材料。
各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并审核合格的申请书(包括文稿和电子稿)以邮寄或E-mail等方式,在受理日期内,集中报送中央电化教育馆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请注明“课题申请”字样)。迟于受理截止日期(以邮戳为准)寄出的申请书,一般不再列入该年度的立项评审。
第十八条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申报时,收取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由中央电化教育馆统一开具收据。未交课题评审咨询服务费的,一般不列入立项评审。
 
第五章    立项评审
 
第十九条 申请立项课题由“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每次随机抽取部分“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评审组进行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
实行评审工作回避制度。“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的专家或有关工作人员,其本人申请立项课题的、或本人参与立项课题研究的,将不安排其参加该年度相关的立项课题评审工作。
第二十条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课题领导小组”指导下,组织实施立项课题评审工作。
第二十一条 “重点课题”立项评审程序:
1.资格审查和分类。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本办法第十四条和申请书进行资格预审,合格者转入初评。
2.活页匿名初评。
评审组(原则上不少于五名专家)依据“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评审指标,对通过资格预审的课题活页论证部分进行匿名初评,“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初评分值,遴选拟立项课题数量2-3倍的课题立项申请,转入综合评审。
3.综合评审。
申请立项课题的综合评审,采取会议方式进行。参加综合评审会议评审专家原则上不少于九名。先由主审专家(评审组组长)逐一介绍情况;评审专家组讨论协商;以不记名投票方式拟定立项课题。出席综合评审会议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为通过。
综合评审通过的拟定立项课题,由主审专家填写评审立项意见和建议意见,评审组长签署。
4.“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综合评审通过的拟定立项课题进行材料审核、意见汇总,报“课题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二条 “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的立项评审
申请“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的立项评审,由“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由“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五名以上成员组成综合评审专家组,根据“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评审指标进行评审。评审组织方式可以是会议方式,也可以是通讯方式。原则上需有三人以上同意。
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可以重点推荐经过本省审定合格的课题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的“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综合评审立项课题和各省重点推荐的“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报“课题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十三条 “课题领导小组”对“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的立项行使最终审批权。
“课题领导小组”将通过立项的“重点课题”抄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遴选部分“重点课题”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推荐。
第二十四条 立项评审组专家和工作人员须遵守下列评审纪律:
1.不得查询或透露课题论证活页的相关背景材料。
2.对立项评审过程情况保密。
3.立项评审结果正式公布前,不得对外泄漏。
4.严格禁止在立项评审工作中索要或收受相关单位或相关人员的任何礼金礼物。一经发现和查明事实,“教育技术学术委员会”将随时解除聘任关系,并根据具体情况保留或主张在相关媒体刊物上披露以消除负面影响的权利。
 
第六章  课题管理
 
第二十五条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实行“集中审批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部课题有管理、指导的职责,“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各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属范围内“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实施日常管理。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类课题实施及执行情况,对所委托的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课题管理情况可以组织必要的抽查。
第二十六条 各类立项课题要按照本办法做好课题自我管理。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详实的课题实施方案,在三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实施方案和开题情况,按第二十五条按类别、分层次报送相关的课题管理部门。
课题负责人应主动接受所在单位管理并积极争取所在单位的支持。同意本单位人员申报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要采取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在时间、人力、经费和出版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鼓励承担课题的单位或课题主要负责人所在单位,对其所属人员承担或参加“重点课题”研究工作的成果作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题承担单位或课题主要负责人所属单位对各类立项课题的支持情况和实效,作为该课题结题评审和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十七条 课题重要活动和重要阶段成果应及时报相关管理部门。每年12月底前,对正在进行中的立项课题应提交年度研究报告,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送相关管理部门。
各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各立项课题年度研究报告,于次年2月底以前,向“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所管理的立项课题总体情况评估、进展以及变更、调整情况的综合报告。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立项“重点课题”的实施周期和进展情况,适时对各“重点课题”进行中期评估、检查和指导。立项“一般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原则上由所在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中期评估和检查、指导。
第二十八条 立项课题有下列之一情况,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报“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及研究方向;
3.改变成果形式;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一年以上或多次延期;
7.因故中止或撤销课题。
对未经审核同意进行上述变更的立项课题,将不予结题。
第二十九条 立项课题有下列之一情况,“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撤销课题处理: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
3.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低劣;
4.与批准的立项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5.获准延期,但到期仍不能完成;
被撤销过立项课题的该课题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三年内不再接受其课题申请。
第三十条 对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组织评奖活动、刻制课题组印章的管理。
立项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和开展评奖活动,须征求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同意。属于“一般课题”和“青年专项课题”的,报各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抄报“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属于“重点课题”的,经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报“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
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要严格掌握标准,控制数量,确保指导到位,并应得到实验学校(实验基地)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立项课题组织开展课题评奖活动要有明确的评奖标准、规范的评奖办法和程序。评奖活动力求少而精,防止过多过滥。评奖结果报“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立项课题组原则上不得刻制印章。如课题研究管理及工作需要,请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代章即可。
 
第七章    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三十一条  所有立项课题在研究工作完成后,均应及时申请安排成果鉴定和验收。
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填写结题申请书(从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下载),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向“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结题和验收,接受由“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或者有“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
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一般由立项课题承担单位(或立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和“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或“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组织。如必要,“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可独立组织或者会同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同组织对有关课题成果的鉴定或验收。
鉴定或验收所需经费由立项课题承担单位或立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承担。
第三十二条  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采取课题专家评议方式,包括会议评议和通讯评议。
鉴定或验收组专家成员一般为5—7人。鉴定或验收组专家由“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课题所在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
课题组成员(包括课题顾问)不能担任该课题鉴定或验收专家组成员。
课题所在单位的专家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或验收的专家不超过2人。
第三十三条  课题组需要为鉴定或验收专家组的每位专家准备并提供研究成果主件、相关附件及课题结题申请书复印件。上述材料应在鉴定或验收会议之前一个月提交给专家组专家审读。采取通讯结题方式的,课题组应负责将上述材料提前寄交鉴定或验收专家组的各位专家。
鉴定或验收组的专家应本着科学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目标,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并由鉴定组组长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填写《成果鉴定书》。
鉴定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负责将完整的成果文本和电子稿(含研究成果主件、必要的附件及课题结题申请·评审书)各一套及成果鉴定书一并送交“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所有材料齐备有效的,“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结题证书。
 
第八章 成果的评奖、宣传和推广
 
第三十四条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成果的出版、宣传、推广和转化,充分发挥课题成果的作用和效益。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及时报送相关教育决策部门。或充分发挥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向社会特别是教育界进行广泛宣传。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宣传渠道。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级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不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报告会,发布研究成果信息,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或学术研讨,促进成果的应用推广。
第三十五条 验收合格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的各类课题的最终成果,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领导部门报送时,须在课题成果的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该课题类别。
第三十六条 “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立项课题以及各课题的研究工作,每五年举行一次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具体办法另行公布。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领导小组负责修订。
附件5:申请书
编号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科  分  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负 责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表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电化教育馆
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本人认可所填写的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申请·审批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课题申请·审批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
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及相关实施细则的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在研究过程中,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成果发表时,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在成果分享时,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在成果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在成果署名时,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挂名。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循科研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向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
7.明确课题研究的性质。遵守研究成果先鉴定后发表的要求。发表时在成果文本封面显著位置标明“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层级应与课题通知书相一致。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经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或主要承担者,本人完全了解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人(签章):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请按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修订)》的有关规定,以计算机文本格式,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本表报送一式六份,其中一份原件,五份复印件。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本表所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每份单独装订,报送一式五份。
三、封面右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需要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申请人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四、本表所附活页,供隐名评审使用,必须填写,但不得出现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
五、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机构(部门)或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咨询。
六、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诺信誉保证,加盖公章后上报。
七、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 复兴门内大街160号016信箱
            邮政编码:100031
联系电话:(010)66490945  (010)66490946。
传真电话:(010)66490946
电子邮件:ktb@ncet.edu.cn
网   址: http://www.ncet.edu.cn(中央电化教育馆)

 
数 据 表 填 写 注 意 事 项
 
    课题名称  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课题类别  请选项填写,限填写1项。例如:A│重点课题
A.重点课题  B.青年课题  C.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  系指课题研究所属学科范围。请填写:教育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请选项填写,限填写1项。  例如:  C│综合研究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
担任导师  系指申请人本人担任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情况,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A│博士生导师
A.博士生导师         B.硕士生导师       C.未担任导师
工作单位  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请选项填写,限填写1项。  例如:  A│北京市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E.河北省  F.山西省  G.内蒙古自治区  H.辽宁省  I.吉林省  J.黑龙江省  K.江苏省  L.浙江省  M.安徽省  N.福建省  O.江西省  P.山东省  Q.河南省  R.湖北省  S.广东省  T.湖南省  U.海南省  V.广西壮族自治区  W.四川省  X.贵州省  Y.云南省  Z.西藏自治区  1.陕西省 
2.甘肃省  3.青海省  4.宁夏回族自治区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所属系统  系指申请人单位的属性。请选项填写,限填写1项。
          例如:   A│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 
A.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  B.其他高等院校  C.教育部直属单位  D.其他科研机构  E.中小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幼儿园等)  F.军事机关及院校  G.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H.其他
    联系电话须填写课题负责人的电话号码。
    主要参加者  必须真实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不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单位领导、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  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3项,其中必须包含研究报告。
          例如:  A│专著     D│研究报告
A.    专著  B.译著  C.论文集  D.研究报告  E.工具书  F.电脑软件  G. 其他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关键词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研究类型
 
 
负责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最后学历
 
 
最后学位
 
 
担任导师
 
 
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所属系统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区号)      (单位)            (家庭)            (手机
身份证号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  作  单 
 
 
 
 
 
 
 
 
 
 
 
 
 
 
 
 
 
 
 
 
 
 
 
 
 
 
 
 
 
 
 
 
 
 
 
 
 
 
 
 
 
 
 
 
 
 
 
 
 
 
 
 
 
 
 
 
 
 
 
 
 
 
 
 
 
 
 
 
 
 
 
 
 
 
 
 
 
 
 
 
 
 
 
 
预期最终成果
 
 
 
 
预计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1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九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完成情况
 
 
 
 
 
 
 
 
 
 
 
 
 
 
 
  2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3
 
    4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5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限 报 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 限 报 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年   月
------------
年   月
 
 
 
  6

                                                           
   七、推荐人意见
    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中学高级职称或其他高级专业职务(称)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推荐意见
 
 
 
 
 
 
 
 
 
第一推荐人: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亲笔签名
  推荐意见
 
 
 
 
 
 
 
第二推荐人: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亲笔签名
                                                                      7

 九、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证明课题负责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该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该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十、省级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单位承担。证明课题申报的真实性,认可课题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申报资格,同意上报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  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8

 十一、评审组评审意见
 
 
 
 
 
 
 
 
 
 
 
 
 
 
 
 
 
 
 
 
 
 
                                                     主审专家签名
 
                                                                   年   月   日
 
评审组人数
 
实到人数
 
表决结果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评审组
建议立项意见
 
1、评审组建议本课题立项的原因
(1)       理论价值:
(2)       实践意义:
2、评审组对本课题研究的改进建议
(3)       课题名称:
(4)       研究内容:
(5)       课题组织:
(6)       研究方法:
(7)       研究经费:
(8)       研究成果:
(9)       其他
 
 
                                                    评审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9
 
 
 
 
 
 
 
 
 
 
 
 
 
 
 
 
 
 
 
 
 
 
 
 
 
 
 
1、活页评审未通过;
2、投票表决未通过,主要存在问题(可多项选择,在选项处画勾)
(1)       选题问题;
(2)       课题设计问题;
(3)       研究内容问题;
(4)       研究方法问题;
(5)       课题组织问题;
(6)       经费资助问题;
(7)       研究成果问题;
(8)       其他
 
 
 
 
 
 
 
 
 
 
 
 
 
 
 
 
                                                评审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10

十二、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11
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活页1——
 
 
 
 
 
 
 
 
 
 
 
 
 
 
 
 
 
 
 
 
 
 
 
 
 
 
 
 
 
 
 
 
 
 
 
 
 
 
 
 
 
 
 
 
 
 
 
 
 
 
 
 
 
 
 
 
——活页2——
 
 
 
 
 
 
 
 
 
 
 
 
 
 
 
 
 
 
 
 
 
 
 
 
 
 
 
 
 
 
 
 
 
 
 
 
 
 
 
 
 
 
 
 
 
 
 
 
 
 
 
 
 
 
 
 
 
——活页3——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活页4——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处 版权所有